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中国改革开放需要再调整 再出发

发布人:瀚亚信用评估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9-1-5 22:31:08     浏览次数:1618 次

9月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及经济学院、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8年第三季度)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次论坛以“以深化改革开放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中美贸易战的属性、影响和对策”为主题。中诚信集团创始人、中诚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毛振华就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发表了演讲。中诚信国际董事长闫衍主持了第二单元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研讨会。

毛振华教授在论坛上发表的演讲题为《2008,中国经济与对外政策的分水岭——再思考、再调整、再出发》。演讲提出,2008年是中国经济与对外政策的分水岭,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内政外交出现了一系列调整,但这些调整在不同程度上引发了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误读,是导致中美关系趋于紧张的重要原因。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金融危机十周年的重要时点,中国需要对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进行再思考,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适当调整内政外交政策,为中国和平发展营造良好内外环境。以下内容转自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官方微信号。

20180925图2.jpg

此次中美贸易战的实质是简单的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冲突吗?中美之争是美苏之争吗?其实都不是。自1972年中美关系打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隔绝状态,在四十多年的历程中,美国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接受了中国发展的体制和道路,但为什么今天中美之间依然会出现这样的冲突,甚至可以说中美关系到了改革开放以来双方关系最严峻的时期?

虽然中美摩擦加剧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但美国认为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了变化是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2008年以来,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导致改革开放的路线图被迫调整;同时对外政策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中国所发生的这些变化加剧了美国的焦虑,甚至认为中国有意挑战现有国际格局,威胁到其作为全球霸主的地位,从而导致了美国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2008年是中国经济和对外政策的分水岭。

在对内政策方面,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进入新一轮量化宽松周期,世界经济低迷,外需急转直下。当时中国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外需,为了稳定经济增长,中国政府不得不推出了以“四万亿”为主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中国经济进入“债务—投资”驱动模式。刺激性的经济政策虽然带动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企稳,但由此也导致了资源配置的进一步失衡:为稳增长投放的大量货币更多地投向以融资平台为主的国有企业,而民营企业获得的资金有限。从信贷余额的角度来看,国企占信贷存量的比例超过50%,而民营企业获得的贷款不到35%,这与民营企业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和贡献并不相称 民营企业对国家的税收贡献超过50%,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均超过60%,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70%。民营企业城镇就业率超过80%,对新增就业贡献率超过了90%,即体现民营企业作用的“56789”。与此同时,通过融资平台、产业投资基金、PPP等形式,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快速增长,进一步加剧了资源配置的失衡。这种资源错配导致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高杠杆问题突出,民营资本被挤出,“国退民进”加剧,经济运行中政策性干预力量增强,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出现调整。

在对外政策方面,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贸易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泛起;在恰在此时,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并从传统的商品输出国向商品与资本双输出国转变。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对外政策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首先,随着中国经济对外资依赖度下降,对外开放优惠政策有所调整,外资在中国的优势和回报率减弱,这让一些外商感觉中国的营商环境不如之前“友好”。在此次中美贸易摩擦中,一些在华投资的美国企业并没有像以前一样为中国辩护,甚至一些企业还向美国政府提供了一些不利于中国的资料,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其次,为了呼应国际上关于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呼声,中国所承担的国际义务增加,国际角色也发现了一些变化。此外,随着国内化解长过剩与资本输出,中国加大了走出去的步伐;虽然受到西方国家对中国资本输出的遏制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中国的对外投资主要投向是一些西方资本所不愿意涉及的 “一带一路”和非洲等国家,实际上为全球经济的均衡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且并未与西方资本形成正面竞争,但中国资本输出的快速增长以及中国为配合资本输出构建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如“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等,依然引起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误读与焦虑。

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金融危机十周年的重要时点,回顾和思考过去十年是中国所走过的路,我们必须承认,金融危机后,中国内政外交的确发生了一些调整,而且这些调整加大了中国改革攻坚的难度和压力。一方面,金融危机后的“稳增长”措施在带动经济企稳同时也使得改革开放进程被迫调整,导致当前中国面临的改革转型压力更大;另一方面,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被国际社会误读,部分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恐慌情绪加剧,导致中国在外交上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不过,中国的这种调整和改变“事出有因”,是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金融危机十周年的重要时点,中国长期以来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的根本立场并未动摇,但面对中美摩擦升级的复杂局面,中国需要再调整、再出发。在对内政策上,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改革之路,减少政府之手对经济的干预,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对外政策方面,我们要加强与西方国家的沟通,表明即便在贸易战冲击下,中国坚持维持世界和平的立场的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见证者和维护者的角色没有也不会改变。同时,面对西方国家的质疑,一些不涉及中国根本利益的政策可以适当微调,以减少以美国为首的的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误读与质疑,为中国和平发展营造良好内外环境。

“多难兴邦”,中华民族总是能在危难之际找到历史机会。中美贸易战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成为我们再思考、再调整的契机,从而使我们能更好地把握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使我们的外交政策能更精准地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望未来,我们依然充满信心,对于即将到来的党中央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及持续推进的改革攻坚战,我们充满期待,拭目以待。

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官微